近日,红岩文学杂志社编辑走进长江与乌江交汇的涪陵古城,开展“传承雷锋精神 书写时代温度”文学在场志愿服务,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。
▲活动现场
活动开始,红岩文学杂志社负责人、副主编欧阳斌向涪陵残疾作家胡云昌赠送《回响》《千里江山图》《本巴》《雪山大地》《宝水》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,鼓励创作者从经典中汲取力量,并向涪陵区作协赠送《红岩》新刊。
▲涪陵区作协名誉主席介绍当地文学创作情况
市作协副主席、涪陵区作协名誉主席、诗人谭明向编辑部介绍了涪陵区作协的相关情况。近年来,涪陵区作协呈现良好发展态势,弘扬“风清气正、团结进取”的优良传统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,书写新时代、讴歌新生活、礼赞新气象,创作视野开阔、题材丰富、成果喜人,成为涪陵文学事业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。但同时仍面临困境,如创作体裁分布不均匀、作家队伍建设出现断层、新老作家传帮带效果不明显等,急需通过优化作家队伍、积极开展作家帮扶、组织文学交流活动、推动文学进校园进基层进工厂等举措,大力培养基层文学爱好者,助推涪陵文学事业蓬勃发展。
▲涪陵区作协名誉主席李世权发言
随后,涪陵区作协骨干作家纷纷发言。他们谈到,《红岩》与涪陵文学渊源深厚,体现出对基层文学事业的重视和关注,这为编创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。作为基层文学创作者,他们在创作题材选择、刊发标准、AI冲击文学原创等问题上存在困惑,希望得到解答。
▲《红岩》杂志副主编欧阳斌
针对上述问题,编辑部一一作出回应。副主编欧阳斌表示,刊物需要优质作品、作家需要发表平台,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。《红岩》一直致力于为广大作家搭建广阔平台,也希望作家们能创作出经典作品。杂志社正积极推行“编创一体化”改革,旨在提升编辑于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,增强主动性,及时解答作者“写什么、怎么写”的难题。针对创作题材的选择,欧阳斌认为,文学创作的根源在生活。当前,中国作协的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”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正在推行,大家可以踊跃参与,关注重大主题文学创作,在“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”的实践中,围绕新时代火热的生活写出有温度的好作品。同时,作家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,在交流中碰撞出灵感。每年的“红岩笔会”,就是作家们沟通交流的平台。
▲《红岩》杂志编辑部主任吴佳骏
编辑部主任吴佳骏认为,《红岩》始终关注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,坚守“服务作家,服务读者”的办刊初心。在AI不断冲击文学原创的当下,作家更要守住文学的伦理底线与职业操守,提高对自身创作的要求。积极关注现实生活,不断提高艺术审美水平。同时,文学创作不应功利化,需要作家放平心态,持续用力,享受写作过程,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。
涪陵区作协副主席何龙飞总结道,本次活动既是对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,又为新时代基层文学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今后,涪陵区作协要进一步加强与红岩文学杂志社的交流沟通,建立常态化长效化联系机制,助力涪陵文学创作迈上新台阶,为重庆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。
渝公网安备:50010302002751号